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
——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
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描绘了广东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成省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再创广东科学发展新辉煌,必须主动因应发展转型期的新趋势,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历史的深刻启迪,也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实事求是,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历久弥新的重要话题。这个词最早出自《汉书》,原意是赞扬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说他爱好古代文化,研究得特别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后经继承发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治学处世、治国理政的精神、态度和方法。
实事求是虽古已有之,但真正赋予其深刻内涵和科学意义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高度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并重新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指出“解放思想,就是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更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完全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鲜明的政治品格。
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是因为:
其一,坚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实事求是的结晶和体现。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生动表明,坚持了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一往无前;背离了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深刻总结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冲破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羁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曾有“大跃进”、“浮夸风”盛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多次严重背离实事求是的错误,导致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甚至使党和国家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之所以能“杀出一条血路”,赢得今天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验和教训表明,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就能与时俱进、充满生机,就如安泰立地、力量无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其二,坚持实事求是是探索科学发展新路的重要法宝。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科学发展是对我们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自我革命,是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修正和利益格局的重构。在这个问题上能不能实事求是、敢不敢实事求是,对于我们正视存在问题、寻找对策措施,都是一个必要的思想前提。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善于找准问题的症结,实现思想的解放;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勇于突破思想的束缚,提高行动的自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敢于冲破阻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其三,坚持实事求是是顺应世情、国情、党情和省情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世情、国情、党情和省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能否实事求是地应对,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广东省情已经并正在发生全面、深刻、重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既是发展上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的关键时期。这些省情的深刻变化,更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胆而准确地认识问题,科学而坚决地解决问题;才能全面把握省情变化新特征的要求,提高驾驭复杂局面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再创广东改革发展的新辉煌。
总之,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全部经验的精髓,是广东先行一步、当好排头兵的秘诀,也是我们攻坚克难、领潮争先的法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统一,坚定不移。
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呢?实事求是,说到底是个探求事物客观规律的过程。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实事求是,既取决于世界观价值观,也取决于能力和水平。首先,了解“实事”要客观深刻、全面准确,做到深入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动态分析,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其次,“求是”过程要善于思考、尊重实际,站在正确的立场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变化找规律,使主观认识适应客观实际、政策决策符合群众意愿;最后,还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砥砺,善于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善于运用规律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和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认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回事,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又是另一回事。这方面,不仅有认识问题、水平问题,还有勇气问题、胆略问题。也就是说,能从“实事”中求到“是”不容易,但是坚持实现“是”更困难。坚持实事求是,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社会代价,有风险,也费周折。而且实事求是的过程会有曲折和反复,有时轻则挨批,重则丢官,甚至还会流血牺牲。正因如此,现实中才会出现“迎着实事求是来,绕着实事求是走,背着实事求是干”的现象。所以,讲实事求是,难在敢于,贵在坚持,这是对每个共产党员党性和品德的现实考验。
一要有对真理信仰的坚毅执着。信仰,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所谓求是精神,正如竺可桢所说,本质上就是奋斗、牺牲、革命和科学的精神,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显然,没有对真理执着信仰的坚定性,没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在大是大非上态度模糊、骑墙观望,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在名利和真理之间,不想、不愿、不敢选择真理。有的虽然求到了“是”,但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向传统观念妥协,对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低头,不敢理直气壮讲真话,违背实事求是做事情。特别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在事实同文件、讲话、理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如一位领导同志所指出的,“常常不是去修改文件、修改讲话、修正理论使之符合事实,而是去‘修改’事实使之符合文件、符合讲话、符合理论。之所以发生这种削足适履的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勇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靠实事求是“吃饭”,做真正的“实事求是派”,努力做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回想当年广东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改革先行者因为坚持实事求是,大胆先行先试而受到责难。但他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信真理的力量,用实践和成效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当前,我们在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践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从严管党治党,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和质疑。我们要发扬共产党员信仰真理、坚持真理的品质,执着淡定,坚毅前行,大胆探索,努力把广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要靠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处在决策中心,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我们说假话,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面就不会实事求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干部群众就会上行下效,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把实事求是根植在思想意识中,贯穿于工作实践中,落实到执政为民中。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统一起来,摆正自己的位置,负起应有的责任,形成强大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不贪一时之功、不扬一时之名,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图有名无实的形式,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努力收获去后的“政声”。建设幸福广东是全省人民的美好愿景,既是一项宏伟事业,也是一个艰巨过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正人正己,努力做到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将为人民造福谋利的实事做好、好事做实。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注意发扬民主作风。如果高高在上、我行我素,搞“一言堂”、“家长制”,一些人自然会当面真话实情不说,背后牢骚怪话乱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虚怀若谷、兼听则明,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提倡讲真话,努力兼顾“草根”和精英的“话语权”,兼听“好话”和“逆言”,注重打捞工农大众“沉没”的声音,确保在充分认清“实事”的基础上再作决策。
三要靠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事物的变化是永恒的,实践是永无止境的,求“是”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必然会解放思想。特别是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和省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敏锐发现重大发展转折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思路和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使我们的认识跟上不断变化的实际并正确指导实践。惟有不断解放思想,以更加缜密的思维、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正确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才能以思想的领先促进发展的率先。
四要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实事求是既是思想路线,也是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本身也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坚持真理要坚定,但不等于不讲究方法。有科学的方法,先行先试,就能取得成功;缺乏科学的方法,盲干莽撞,就有可能失败。领导干部要相信真理的力量,让实践、让真理用它自身的力量说服大家。我们的体制优势,主要体现在明确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后,动员、组织和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实现它。而不在于领导干部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就硬性规定具体怎么做。因为,我们选择的方向即使是正确的,但“实事”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我们硬性规定每一个具体动作,就有可能脱离实际,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革命热情和理性精神结合起来,善于分析事物特点,寻找其内在规律性,顺势而为推动工作、打开局面。譬如,当前全省上下对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有了强烈共识,也就是说,我们明确了正确方向,但在具体贯彻落实中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注意摒弃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切忌“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发挥市场规律作用,让事实说话、让实践回答,既坚定不移调结构,又脚踏实地促转变。
五要靠好的制度保证。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无数事实证明,有一个好制度比好领导更重要。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实事求是才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为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事求是者才有底气、有市场。在干部任免上,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使那些敢讲真话实话心里话、有本事干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会受到责难和打击,反而会得到提拔和重用,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实事求是。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通过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确保决策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符合本地实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要不断完善客观公正的政绩评价制度和监督奖惩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要建立联系群众和调查研究制度,坚持走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向群众学习,使实事求是能接“地气”、有更深厚的“土壤”。总之,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实事求是的机制和条件,营造鼓励探索、善于兼听、民主讨论、宽容过失的环境,使实事求是在党内蔚然成风。 |